沉默背后的年轻

最近修好了厕所里久不亮的灯泡,美言为了蹲厕所的时候看书,急忙找了本书塞进去,顺手就拿起了王小波这本“沉默的大多数”,我想王先生九泉之下得知此事定会不爽,不过我原意只是因为这是杂文集,适合“一个蹲”的时间。但又觉得,一般人若能有本书流于后世,即使因为没看头放入厕所也是莫大的幸福了。

几日之后,我发现这书的确适合放在厕所看,王小波的真实与奔放,他的口无遮拦,正适合厕所里的境况,让你看到点头的时候不知不觉帮助了下半身的进程。

此为说笑也,而我想说沉默的大多数,乃是年轻的大多数。

年轻的时候被压制,没有思想,年老的时候已成惯性,思维就停留在年轻的时候,最多是有想法也无心表达了。

而王小波不同,他终于在不太年轻的时候开始放肆的表达了,把当年那些沉默下去的苦水也好,怨念也好,又倒了出来,这时候你发现的确,你也和他一样有怨念。

当然,读过作者的时代三部曲之后,你会发现作者当年沉默,以及日后对沉默的爆发几乎都源于一个事情,那就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是时代的悲剧,一代年轻人的悲剧,让王小波一个人事后一点点的舒发出来。这是他的幸运,因为其实年轻就是比较扯的年代,不只是你自己扯,环境也很扯,于是很多事情就显得很荒唐。

不过又说回来,沉默背后最大的动力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倘若作者没有这样的经历,也许即使面对的这样的历史,也依旧沉默了。就像今天我们的大多数,充其量从文学作品中对那段历史了解,然后跟随作品的思维评价一番,然后我猜大多数人还是体会不到那段历史之于一个年轻人的意义或者是破坏。因为我们不在其中,于是多数时候我们保持沉默。

我向来以为,历史是由少数人推动的,不是多数人的沉默或者抗议能够改变的,因为推动历史的是权利的力量,而不是口水的数量,所以我选择在这个口水漫地的时代,在大多数时候保持沉默,只要能够安享自己生活即可。

没有一种伟大不是因为悲苦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但其实,不幸的家庭几乎都相同的催生着某种伟大,某种活下去的伟大。

活着的悲苦已经超然于家庭了,这是时代的悲苦,只不过恰好是这个家庭完完全全的彰显着时代的命运。你可以认为富贵的每一个亲人去世都是一种时代的变故,这里没有一个自然规律的死亡,几乎都是人文世界里的死亡,因此富贵面对的不是简单的节哀顺变,而是心灵面对这个时代一次次的坚韧。

一个老者口述的故事,读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采访效果,就好像电视里的纪录片,老者说几句便渐渐进入那个故事的时空,这时空极其深厚广阔压抑,甚至在老者每次抬头中断回忆的时候你都无法从这时空回过神来。

因为是一个老者自述,所以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尽是朴实无华的叙述,近于冷酷的叙述,最高不过大喜,最低不过大哭;然后就是这种平淡的叙述令人感受到主人公在那个时代面前的平淡活着。这种平淡背后还有一种人性的真实,就像《许三观卖血记》里的人物,丑陋而高贵的人性,才是最真实的人性,无论是吃喝嫖赌,还是亲情大爱。

富二代并不能永远的活着,无论败家子还是能干者,活着的永远只有面对生活的心。

玩笑–有时会改变生活

上个周五从图书馆借来这本书,阅读了十来页就带回来读了,那一种对现实的描述吸引了我

对米兰昆德拉的了解-最初是源于其名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从大学以来一直觉得晦涩难懂,有点像哲学,然而这第一本处女作“玩笑”却毫无那种晦涩,但同样流露出不少作者对那时那事的感慨,正因为命运给路德维克开了那么一个玩笑,作者也说是那时代历史的玩笑,这样的玩笑不止在路德维克一人。

有那么几点:

1、历史是会开玩笑的,无论是遭遇还是顺境,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境遇本身没有可以炫耀的地方,因为在上帝看来那就是玩笑;历史给你的遭遇,没有理由因为自己的无辜而向人诉说当时的忍受是多么伟大,你只能说,玩笑选择了你;

2、沉默的大多数(集体)会对少数产生很大的力量,而这并无关这个集体的性质,无论你是正派还是黑帮,只要你属于这个集体,属于大多数,那么就会对集体之外的人产生致命的力量——正像路德维克在党内被自己的朋友,党员,上级甚至女朋友等人发落责难,尽管其本人的思想真的是无辜的——正像军营里的阿赛克斯因为“作假”被一群真正作假的人逼死,尽管其本人是彻底的老实人。

3、只有真正的爱情才能让一个人得到平静 无论这个人本身曾经多么失落 多么狂放。而因爱而产生的恨实则没必要恨,因为他只能滑稽的证明其实你更爱。

4、政治是一种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就会牵扯到你的东西,尽管你看起来游离世外。但是因为你处于这个时代,你就必然会被牵连。

5、故乡,过去,旧情,这些美好都因为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已经逝去。而真正找回的时候可能已然不再美好,这是人性的弱点。

小说以一种多第一人称的方式展现,虽然读起来思维要不停的变换角色,但是两种角色身上看到的同一事物用两个第一人称描述则显得极为真实。就像两个人同时跟你讲说了当时的情况,但是视角和心理却是如此的迥然。更有一种侦探小说里谜底揭露的快感。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人类面对三体世界的打击,是弱小;
人类没有高等的科技文明,是无知
然而人类的毁灭,却是傲慢

细水长流般的看完了三体123;我得说这第一次的科幻小说之旅可以和第一次的科幻电影之旅黑客帝国相提并论,其想象的丰富与自洽不亚于黑客,在哲学层面的意义更是略胜一筹;

黑客说我们是主所编译的程序运行的结果;多少有些哲学般的不真实;
然而三体说宇宙文明千千万万,地球文明或许只是个婴儿,这种恐惧却有可能是相当真实的。

三体1说叶文洁在中国的军事基地通过电磁波经过太阳的放大,向外星世界发送了人类的第一声呐喊,没想到和近在4万光年的三体世界联系上了,三体的破壁人便是那个世界的使者,由于通信导致了地球地理位置坐标的暴露。地球将面临着四百年后的高级文明的打击,并用智子封锁了地球的科技进步;三体世界由于三颗横行的无规律运转迫使他们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当然是最好的首选。

三体2说人类在得知三体世界的思维透明特点后,一方面发展自己的技术,一方面利用三体的思维透明弱点进行面壁计划,从而发展处三体人看不出来的计划。这一计划所选定的四个人,前三个一一被三体的地球拥护者破译,只有罗缉这个面壁者在想到叶文洁的宇宙生态文明后做了一个发送坐标的巫师方案,期待着60年后该坐标的毁灭来证实黑暗森林的图景——即宇宙的万千文明都处于黑暗当中,一旦发现文明首先做的就是清除以来自保。而人类的傲慢却以为凭借自己浩荡的宇宙飞船就可以和三体世界抗衡,这样的傲慢终于在三体的水滴面前支离破碎,人类显得没有任何招架之力。幸好逻辑的实验成功,从而掌握随时发送三体和地球的坐标要素的威胁,得以和三体世界共生。

三体3则说在威胁转移的时刻,由于交接人的大爱,没有启动坐标发送,一瞬间地球被三体世界占领并锁死了所有的坐标发送站。地球一度陷入地狱,留下仅有的澳洲给人类生存,然而最后在逃亡的飞船上发送出了这个坐标,地球瞬间变成一个明亮的打击对象,三体人就此离去。然后故事远没有结束,因为地球也因此暴露了自己,如何想宇宙声明安全和保护自己是必要的。就在人类半信半疑之时,三体世界被消灭了。人类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计划——掩体和逃亡。然而傲慢的人类以为如此便可以躲过一截,怎奈异星文明里的歌者一个轻轻的二向箔呢。这位歌者和三体里的破壁人一样,几乎是那个世界里最低等的人,但确是对地球文明的命运掌握着生杀大权。这些高等文明每天接受着潜在的威胁信息 并通过光速或者低维化来摧毁可能的威胁,地球太阳系最终化在了一副巨形的二维画面中。

当然故事的结局是凄惨的,这是人类面对外星文明的无知,更是傲慢。宇宙如此之大,人类应该对不了解的外部保持充分的敬畏心理。

我喜欢三体的破壁人和高等文明里的歌者,两个看起来在各自世界极其低等的人物做着极其低等的事情,却是对人类文明极其大的伤害。也即是说在外星世界里,人类可能真的是一群蚂蚁,或者虫子。于是就像我们的乞丐踩死一群蚂蚁一样。

以上自然无法描绘书中的精华,只是故事的粗线而已,但是一些理念记在这里:
1、地球文明仅仅是无数文明中的一个;
2、不同的文明为了自保,对于探测的可能的文明一律采取毁灭
3、宇宙的常数例如光和维度等是可以改变的,即物理学没有永恒的定理;
4、基于3,大爆炸后光速可能是无限大的,维度可能是十维,随着宇宙文明的进程,高等文明通过降低光速来制造黑洞保护自己,同时通过降低维度来销毁对方;
5、从高维看低维,可以看到低维物体的所有细节,低维化的过程可能会一直存在,直到将整个宇宙的维度都降低一层。同样的光速也可能因为黑洞的大量存在而逐渐降低,进而新的世界便是一个维度降低,光速降低的世界。但这个过程会向着零维度和零光速发展,直到宇宙坍塌回归到大爆炸的奇点。

这些思维的想象和逻辑的构建,是一件的伟大的工程,就好比上帝造这个世界一样。
因为这个世界可能原本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