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关于死亡的梦

其实我几乎从来没认真想过这个词,毕竟年轻,死亡太远;

听过一本书的名字大概叫:所有的年轻人都应该在30岁前死去;内容没看,可能30岁后在作者看来就跟我们看80岁后的人生一样,生存没有意义。

也听说过一句话:人类在完成生育后,作为生物其繁衍的任务已完成,其实就可以向死而生了,因为他生命的意志已经传给下一代;

Continue reading “这个关于死亡的梦”

心理游戏, 百态心理

众所周知,我不是一个天赋的游戏玩家,直白点说就是我不擅长游戏,当然有时也会冠以不喜欢玩游戏的名头。至于三国杀,UNO之类的桌游我更是恨之入骨,三国杀吧太复杂,虽有策略,但是规则繁多到以至于整个游戏就在纠结规则的对错,UNO吧纯粹消磨时间,属于口水游戏,粉丝们么要喷我,是因我想推荐一款新游戏,对于一个不爱游戏的人尚觉得值得一玩,“决战苏富比”,一款以拍卖为主线的游戏。【入门介绍

其实我玩游戏的功利性很强,要么看到闪光的策略,要么看到暗藏的心理,要么看到玩家的性格,其实这样当然不好,游戏最重要的性质还是娱乐。当然这款游戏兼具这些。

公司的新人培训一个半月后终于落下帷幕,结束的时候总要娱乐一把,桌游自然是最简单便捷的活动方式了。的确,虽然大家在一个空间里一个多月,我敢说没谁能把其他人名字都记住,更不用说了解了。但是游戏这个东西,却是真心了解一个人的最快方法。难怪有面试官通过“杀人”游戏来招聘职员,是追求过程还是结果,是果敢还是思前想后,是逻辑严密还是信口开河,是开拓者还是跟随者,是耐心型还是浮躁型,能表达还是能理解,这些基本上就把一个人定位了。

拿到桌游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玩过这款游戏,三国杀和杀人组之类的老游戏已经开玩,而想要探索这款游戏的还有八九人,于是有人开始主动搜索看规则,其他人则暂时聊天。10分钟过后,搜索规则的人组织大家开始游戏,但此时,搜索游戏规则的人几乎还是模糊不清,在杂乱的环境中,要读懂一个游戏规则看来也是有难度的。于是有人建议直接上手,遇到问题再查规则,多数人表示同意。但是我很欣赏有人质疑,游戏的目的都不清楚,我干嘛要出这张牌。也的确,看规则的人根本都没说游戏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可是其余人已经出牌一轮了,照这个态势扭捏了十分钟,有人受不了了,嚷道:这是什么玩意么,我都不清楚在干什么,去玩三国杀的有没有;显然有跟随者应和“好啊好啊,三国杀好了,这游戏这么复杂”,看规则的则抵触道:那你们去吧,我们留下继续;言语之中充满不爽。

就这样,八九人剩余三四人继续此游戏,这一次大家把规则看懂了,每出一次牌都是有目的的,或者说每一个拍卖的东西都是有心理价值的,这样才会有目标有策略。我不怀好意的甚至也不一定正确的揣测,这里面定然有逻辑强的,有表达弱的,有追求结果的,有在乎过程的,有不能坚持的,更有盲从的,当然我最不接受的是不能善意言语的。

说说游戏本身,这个游戏通过购买具有升值潜力的艺术品来在回合结束时兑换金钱,最终金钱多者胜,这里规则就很简单了,只有两点,第一如何让你所购买的东西在回合结束时尽量升值(升值是有定义的),第二如何让你卖的艺术品的卖价在最大程度的接近或者超过回合结束时的价值。期间还会有一些黑牌让所有人受到罚款,你要做的是让损失最少。

另外拍卖类游戏,最有意思的是最大程度的模仿真实,真实里有**万一次,**万两次,**万成交这样的主持者,不去现场感受便无法理解拍卖中这个过程的必要性,游戏表明这一过程缩短了很多思考时间,减少了很多理性思维,带来了更多感性的对于价值的判断。

还有一些由于累积,黑牌,暗标所带来的心理活动,以及一些升值的策略和拍卖的策略,都是比较有意思的,你会较为真实的体验到现实社会中的拍卖甚至商业里的一些共通的心理活动。

的确,我玩游戏是功利的,恐怕没有人在玩过之后还去考虑这些。但是没办法,否则我会觉得没意思。。。

另推荐

———-另一篇推荐的心理实验结果:爱情是一场精确的数字匹配游戏——-

———-另一篇推荐的心理实验:为什么我们相亲,却不想爱—————–

但愿能在有生之年读一个心理学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