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弗洛伊德式的自我解梦

说起来弗洛伊德的泛性理论已经在当代不被主流心理学接受了,一切都往性上扯就好像中医里一切都往“气”上扯。然而其对心理学的一些原创式解释,尤其对意识和潜意识的划分至今来看应该也是伟大的,关于潜意识,至今也没有具有普世效果的解开面纱看到其真实面目的方法和手段。然而我们都得承认大脑的构造里使得人类可以产生潜意识。

他说,梦是接触潜意识的大门,梦是现实愿望的达成,梦是自我防御的机制。这些我是相信的,虽然并没有人能够像数学公式一样证明。 Continue reading “一次弗洛伊德式的自我解梦”

爱是陪伴

To Edison,

你已经出生一周了,这短短的一周带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无尽的开心,当然爸爸妈妈也感到久违的惊喜和兴奋。对我们而言,这是生命的惊喜,更是属于你的生命的惊喜。

本来我们要叫你般迪(还设想你将来的妹妹叫般若),寓意都是智慧。哲学是所有学科的王冠,而哲学追求的是爱与智慧,爱很难定义,所以我们只想到了智慧,但在有了你的一瞬间,大概爱就清晰明了了,这就是“陪伴”。当然这不是新的定义,早就有“爱是长情的陪伴”一说,但今天才知道,爱的背后就是简单的陪伴,爱谁就一直守着他,希望未来你也做得到,陪伴你爱的人,不是嘴上说,也不是给钱财,而是花时间陪伴,因为时间和爱一样珍贵稀有,当你付出时间的时候,爱就给予了。

而智慧则是无穷尽的,我在回家的路上想到了以下:

  1. 有所追求,有所卓越的追求,但不要贪得无厌,世上美好的事物有很多,值得追求,但美好的事物也多到你穷其一生追求不完。佛家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就是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我们相信你自有自己追求到的东西,只是希望一切适可而止,毕竟开心最重要。
  2. 这世界的道理有很多,常有人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我想就是差一条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把知道的实践起来,通常不会差。道理不必听太多,但你认为正确的道理,就要亲历实践。若爱人,就要陪伴;若宽容,就要不语;若诚实,就要用心;若善良,就要伸手。
  3. 相信“相信”的力量,信任是一剂良药,可以事半功倍;这世上是有很多不值得信任的东西,但我希望这些事情是你先信任而后得出的结论,而不是听人途说,因为信任一个人,信任一件事,是美好的,这美好的收益大于防备的损失。相信美好的事物即将发生,因为“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智慧还有无穷多的解释,而这三条,就是通往哲学国的康庄大道,因为智慧的人是健康的、是开心的,是懂得爱的。

愿我们一家健康、智慧、快乐,共勉。

写于2019年2月10日。

知识的两种境界

最近几个月被推荐了三本书:京东传、腾讯传、史玉柱脑白金营销哲学;

作为一个工科出身的人,虽然我对各种学科保持着猎奇心,但还远没到因为看了一本书就寄希望要成为专家的地步,推荐书的人是某个项目的合伙人,不外乎希望我能够在营销上支持他的想法去主动学习那些成功案例;

但讲真,这样的事情我通常会等价于急功近利,好比因为你觉得编程很重要,但编程的人不行,我还是自己学习编程吧,结果可想而知;课本终究是课本,案例终究是案例,实践出真知这件事说的还是很有道理,道理就在于强调“实践”和“真”;看书也可以出知识,相比实践的知识显然课本的知识被称为了“假知识”,那我们说的好听一些,可以改成:实践出智慧,读书出真知;

智慧的定义里包含了对环境和客观事物的综合应对,这种应对可能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也可能压根就是人类的直觉和天赋,但绝非仅仅依赖知识;

就好像我学会了如何投放电视广告,但也难再造就一个脑白金的“辉煌”,况且这种辉煌在不同的价值观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知识好比你通过读书学会了如何开车,比如手要握住方向盘,脚要控制刹车和油门,眼睛还要看好路况;假如这就是开车的方法定义,驾校就不会需要那么长时间培养了;然而驾校也不是实践、只是试验,试验还是抛开了各种真实而危险的路况,所以开车的知识在于给你一辆车在一马平川的道路上把车移动,而开车的智慧大概在于给你去南京的指令,你从北京通过各种路况最终安全达到南京;你不用管路上遇到什么,智慧会临时指挥你;

所以我又想起了十万小时理论,虽然我不知道是否一定要十万小时的训练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获取智慧,但一定是同一个数量级时间的训练(视天赋不同);

我们穷其一生在追求智慧,智慧也在穷其一生耗尽我们的时间;所以,人生苦短,能遇见智慧之光的人都是幸运的,其他人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也不错,偶尔享受大师的智慧之光(读读传记、看看经典),但永远不要想着变成谁复制谁。